近视会引起低视力吗?低视力和近视之间的关系
2022-11-25
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。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,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聚成的焦点在视网膜前面者,称为近视眼,其可以进行矫正。低视力是指经过标准的屈光矫正、药物或手术等治疗均无法改善的视觉障碍,其双眼中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0.05以上,但低于0.3,其不可矫正,属于视力残疾范畴。
常见的普通近视并不会引起低视力,但若为高度近视(近视度数>600度)则需引起重视。高度近视除了有明显的视力下降,常合并眼底病变形成永久性视力损伤,导致低视力甚至盲症。例如,高度近视眼易发生玻璃体变性或玻璃体液化,由于眼球变长,巩膜变薄,眼球突出,视网膜、脉络膜萎缩,易出现白内障、废用性外斜视、视网膜裂孔、视网膜出血、大小不等的视网膜脱离、黄斑出血或黄斑变性等并发症。除了视网膜脱离外,最大危险是黄斑变性,起初为视力减弱或视物变形,最终可导致中心视力完全丧失。另外,高度近视眼患者,青光眼的发病率也比正常人高。
随着社会发展,环境因素及电子屏普及对视力下降的诱发因素不容忽视。我国高度近视发病率居高,且呈年轻化趋势,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病率高达6.69%~38.4%,并在未来持续增长。因遗传因素在高度近视发病病因中也较为显著,如果家中父母或一方本身有高度近视,则更需关注小孩视力,从小做好预防与早期筛查。在日常生活中,高度近视眼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、健康饮食、避免或减少眼部碰撞和激烈运动,定期做好视力、眼底等检查,减少因并发症引起的低视力和盲症的发生概率。